貧血與胃癌

吳秋文 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任

陽明大學外科教授

  王先生是一位四十歲的房屋仲介商人,因為貧血住進血液科,經過詳細檢查發現 罹患胃癌而轉來一般外科接受手術。王先生覺得很納悶,為什麼胃癌病人會有貧 血現象?

  林太太為三十八歲的家庭主婦,因為胃癌而接受次全胃切除,在術後門診複查 時,雖然曾服用鐵劑,但仍偶而會有貧血。林太太不瞭解為什麼服用藥物已正常 後又會再有貧血發生?

  血液主要是由血球和血漿所組成。血球部分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 貧血是指血液循環中紅血球的數目低於正常值,或紅血球中的血色素不足。血色 素是一種蛋白質,它從肺部攜帶氧氣,然後釋放到身體各部的細胞。當貧血時, 紅血球太少會導致組織缺氧,病人會感覺比平時容易疲倦、較虛弱、頭暈、臉色 蒼白、活動時呼吸急促。因此胃手術後的貧血必須預防及治療。

  胃癌病人為什麼會貧血?主要是來自胃癌病灶的出血。癌細胞生長時,需要血液 供應,往往病灶中央部位因供血不足壞死而潰瘍以致出血。又因為癌組織不像正 常胃黏膜具有抗胃酸能力,大量胃酸破壞癌組織引起出血。有些病人之癌病灶壞 死央及血管時,引起大量出血,臨床上往往會出現吐血的症狀。吐出之血液因和 胃酸作用呈咖啡色,因而嘔吐物亦為咖啡樣液體。我們的病人約有百分之三有這 個症狀。如果出血向下往腸道流,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血液會呈棕褐色或黑色, 從糞便排出,俗稱柏油便或黑便。如果出血量小,糞便顏色變化則不明顯,但檢 驗糞便會呈現陽性潛血反應。

  胃癌手術後發生的貧血多為缺鐵性貧血,少部分為缺乏維生素 B12 的巨細胞性 貧血。胃酸對鐵質的吸收非常重要,通常食物中的鐵是以二價鐵和三價鐵存在。 胃酸多時(酸鹼值低),三價鐵轉為二價鐵較多,易於被胃黏膜細胞所吸收。相 反的胃部分切除病人,胃酸分泌減少(酸鹼值高),食物中的二價鐵轉為三價鐵 較多,不易被吸收。因為大部分鐵的吸收是在近端的小腸,特別是十二指腸,有 些學者因而認為胃十二指腸吻合術(畢羅氏第一式;Billroth I) 後的病人較少缺鐵性貧血。也有學者認為胃切除後胃排空及食物通過空腸加快, 不利於鐵的吸收;而平躺時,胃排空較慢。因此主張胃癌手術後病人要在飯後平 躺半小時,藉以增加營養(包括鐵)的吸收。胃癌手術後的病人,口服的鐵劑可 被吸收,使血中鐵濃度達到正常或幾乎正常的範圍,以治療缺鐵性貧血。

  有些病人服用鐵劑後血色素恢復正常,我們就停止給予鐵劑,因為長期高劑量補 充鐵劑,容易堆積在肝臟造成肝硬化,反而對身體不利。但是有些病人過一陣子 又發生貧血,這是為什麼呢?紅血球每天約產九千萬個。紅血球因無細胞核、無 粒腺體,故無修復與增殖之能力,因而壽命注定甚短,紅血球之壽命極限為 120 天。紅血球必須不斷地製造、補充,呈現一個動態的狀態,所以在追蹤複查時, 紅血球、血色素都是例行監測的項目。胃黏膜細胞可分泌內因子,內因子對維生 素 B12 在腸道的吸收很重要。胃手術後的病人,內因子分泌減少或全無內因子 分泌,使得維生素 B12 在腸道中不被吸收,而造成巨細胞性貧血。但這種現象多在手術後較長時間以後才會出現,主要是因 為體內儲存之為維生素 B12 需三到五年才用盡。故維生素 B12 需以注射方法來 補充,口服則不被腸道吸收。雖然大部分胃手術後引起的巨細胞性貧血主要是因 為維生素 B12 缺乏而引起,但也有可能是葉酸缺乏所引起。有學者的研究發現 胃手術後的病人約一半有葉酸缺乏現象。不同於鐵或維生素 B12 之缺乏,大家 相信葉酸的缺乏是因從食物內的攝取不足所致,所以葉酸可以口服以預防發生巨 細胞性貧血。

(摘自自由時報八十八年二月九日)

 

 愛家人,就先讓自己健康
 

請定期做『全身健康檢查』
 

即早預防,即早發現,即早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健康檢查小幫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