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檢查是不是能將可偵測的疾病都檢測出來?

  其實,並非每一項疾病檢查,都會百分之百測出是否真的罹患疾病。任何檢查均有偏差(疾病本身篩檢方法的準確性與儀器的限制性均有關係),有些受檢者在檢查後,所得的結果可能會超出正常值的範圍,就誤以為自己有疾病。而某些體內有潛在疾病因子的人,有可能會因沒有被檢查出來,而錯過了早期矯正或治療的時機。雖然這些情況並不常發生,但或多或少均會造成受檢者的困擾。

要如何減少這些狀況的發生呢?

  • 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再怎麼精確的檢查都會有其限制與靈敏度的死角。因此,定期的健康檢查可以提高檢查的準確率,並了解自我持續性的健康狀況。
  • 與健康檢查的駐診醫師保持充分合作:應主動告知醫師身體上的異常狀況或已罹患過的疾病,切勿心存考驗醫師的心態,與自己的健康開玩笑。
  • 注意日常的身體警告信號:健康檢查固然重要,但日常生活中身體機能的改變也要注意;有一些疾病可以靠自我的日常檢查與注意而發覺的,如臺灣婦女癌症死亡率排名第四位(民國 85 年)的乳癌,就可藉平日定期的乳房自我檢查,查看是否有腫塊,以期早日發現病變。所以在健康檢查時,也可適當提出自我發現身體變化狀況,以供醫師診斷時的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健康檢查小幫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